正月是農歷的元月,古人稱夜為“宵”,正月十五就是我們常說的“元宵節”,又稱上元節、元夜、燈節。
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。主要有賞花燈、吃湯圓、猜燈謎、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。此外,不少地方還有游龍燈、舞獅子、踩高蹺、劃旱船、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。張燈結彩、樂舞百戲鬧元宵,把春節的熱鬧延續到此時。
燈火家家有,笙歌處處樓。看盡一城燈火熱鬧喧囂,再吃一碗圓圓滾滾軟糯甜蜜的元宵。鬧元宵,沒出十五都是年!難得的團圓歡樂后從家走出,帶著滿滿當當的行李、更有沉沉甸甸的幸福與力量。家中的餐桌,總是有一盤盤你愛吃的菜,是雙親的手藝和疼愛。父母塞到車里的葷菜果蔬,經由德馨齋醬料潤色,我們也學著父母的樣子給自己、給家人備上一餐美食,這是團圓的意義,讓溫暖和美好更好地延伸。
元宵節必不可少的一定是一碗元宵,白團子煮熟后幾度翻滾,在鍋里打幾個滾、帶著熱氣就入了碗,撒上一層薄薄的白糖。寓意團團圓圓、平平安安的小圓子就開始填著空空的肚子。
元宵圓、月也圓、人團圓,最好是心圓滿。
新的一年,從第一輪月圓好兆頭開始、從甜甜元宵的好寓意開始、從一桌德馨齋相伴的飯菜開始,帶著家的味道、蓄滿遠行力量,繼續前行。